欢迎访问智慧轨道交通网!
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闻资讯
关于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发布时间:2020-11-10 21:12:37
分享到

智慧轨道交通网讯:11月9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关于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湘建许可〔2020〕323号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你单位《关于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段工程及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请示》(长轨〔2020〕186号)和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已收悉。我厅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技术专家对该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修改。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二、总图及建设规模

  本工程自长沙大道与临空大道西北侧既有长沙磁浮快线接出,接入拟建长沙机场T3航站楼设磁浮T3站,并预留进一步延伸至浏阳的条件。线路全长4.454km,其中地下段长4.256km,高架段长0.173km,过渡段长0.025km。全线设站2座,均为地下站,含换乘站1座。

  本工程初期利用既有长沙磁浮快线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运营控制中心进行改扩建,不新增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运营控制中心、主变电站。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一)线路

  1.平面

  正线数目:双线。

  最小曲线半径为:正线一般地段为150m,困难地段为100m;出入段、联络线为75m;车场线为50m。

  圆曲线最小长度:正线及辅助线不宜小于2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一节车辆长度。

  折返线、停车线长度:需满足运营作业和相关规范要求,并与信号、轨道等专业协商确定。

  2.纵断面

  最大纵坡:区间正线、联络线和车场出入段线最大坡度一般不大于40‰,困难地段不宜大于60‰,特别困难地段不应大于70‰(均不考虑各种坡度折减值)。

  最小纵坡:区间隧道和路堑地段线路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困难情况下在确保排水的条件下,可采用小于3‰的坡度;高架区间线路最小纵坡需满足排水要求。

  竖曲线半径:正线竖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000m,辅助线竖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500m。

  (二)轨道

  轨距:1860mm。

  导轨:导轨由F型钢和感应板组成,F型钢由128kg/m、定尺长12.5m;感应板材料一般采用铝合金板材制造。

  轨枕:采用H型钢轨枕。

  扣件及道床:区间正线及车场库外道床结构形式采用承轨台形式,车场库内采用支墩承轨台形式;承轨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道岔:采用三段定心式中低速磁浮关节型道岔。

  (三)行车组织

  速度标准: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的工程范围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进行设计,T3航站楼站延伸至关口中学站段,可根据线路特点及运营目标,在同样满足技术成熟的前提下,采用相对较高的最高运行速度标准。

  车辆编组:采用3辆编组列车。

  运营组织:本次工程建设后,全线采用主支线运营方式,主线为磁浮高铁站至磁浮T3站,初、近、远期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6、8、12对/h;支线为磁浮高铁站至磁浮机场站,初、近、远期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3、4、5对/h。

  初期配车:初期本工程范围新增配车为3列。

  线路预留延伸至浏阳方向条件,行车组织做好相应预留工作。

  (四)车辆

  车辆类型:中低速磁悬浮车辆。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后期技术成熟条件下适当提高速度指标,暂按120km/h车辆考虑。

  供电方式:第三轨侧部受流。

  供电电压:DC1500V。

  (五)车站建筑

  站台有效计算长度:磁浮T2站有效站台长50米;磁浮T3站有效站台长100米。

  站台宽度按设计客流量计算确定,地下岛式站台不小于11m,侧式站台不小于3.5m。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直线段)1500mm,站台面至轨顶面840mm。

  公共区装修后净高:站厅层不小于3.2m,站台层不小于3.0m。

  (六)结构与防水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防分类为乙类。

  防水等级: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七)供电

  供电系统采用10kV分散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采用DC1500V正极接触轨供电、负极接触轨回流方式。

  (八)信号

  正线信号系统采用与既有长沙磁浮快线相同制式且完全兼容的点-连式ATC系统。车辆段设置独立的列车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与正线信号系统相对独立,进行单独控制车辆段内的调车作业,在与正线相衔接部分采用安全接口设计,完成列车的进、出车辆段控制。

四、线路工程

  本工程线路自长沙大道与临空大道西侧长沙磁浮快线接出,出岔后线路以高架形式上跨临空大道,右线从机场管理集团北侧山包入地,左线于下穿长沙磁浮快线机场高速特大桥处入地,下穿机场大道高架桥后至T2航站楼西南侧停车场下设磁浮T2站;出站后折向南沿第一跑道西侧敷设,至跑道南端绕避跑道后,向东接入T3航站楼设磁浮T3站,车站东西向布设。预留进一步延伸至浏阳的条件。

五、土建工程

  (一)车站

  本工程共设2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各车站土建工程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站名

车站形式

车站主体围护

结构

站台宽度(m

总建筑面积

m2

备注

1

磁浮

T2

地下两层岛式

围护桩+止水帷幕+钢筋砼(钢)内支撑

12

12022


2

磁浮

T3

地下三层岛式

围护桩+放坡+钢筋砼(钢)内支撑

16

24035

T3航站楼、地铁6号线、10号线、s2线换乘

  (二)区间工程

  全线共设2个区间。高架区间长约0.173km,根据桥梁形式不同采用集中预制、支架现浇、顶推法进行施工;地下区间长约4.256km,根据场地地质情况采用盾构法、明挖法进行施工;过渡段区间长0.025km。

  根据区间隧道消防、疏散、防排水、防灾等要求,全线隧道设置疏散平台、联络通道、废水(雨水)泵房。正线高架及U型槽过渡段设置疏散平台、扶手栏杆。

  (三)长沙南磁浮车辆段

  本次工程在长沙磁浮快线既有长沙南车辆段预留用地内新建4线8列位停车综合库。

  (四)控制中心

  本工程利用长沙磁浮快线既有控制中心,不新设设备室。

六、机电设备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动力照明、车站设备、供电系统、弱电系统(包括通信、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自动售检票、安防等系统)的设计方案,下阶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做好进一步研究深化。

七、安全设计及人防工程

  原则同意人防设计标准的选用。设防范围为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按一个车站(含换乘站)加相邻区间隧道为一个防护单元的原则,将磁浮T2站和T2-T3区间划分为一个人防防护单元。

  工程按甲类工程进行人防功能设计,防核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化等级丁级。磁浮T2站为一般设防站,磁浮T3站不设防。

八、消防设计

  车站和地下区间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地面建筑物根据消防设计规范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地下重要的设备用房设置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所有建筑物按规范配置建筑灭火器。

  FAS和BAS系统均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中央级系统、设置在车站的车站级系统、现场就地设备以及相关网络等组成。

九、环保、节能及劳动安全卫生

  环保、节能及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要在后续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法规及要求,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其线路经过的敏感地段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三同时”原则的执行。

十、下一步工作要求

  1.重视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相关项目的预留条件,做好整体工程集疏运方案,充分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统筹机场、高铁和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

  2.结合地质详勘报告、工程安全质量风险评估及抗震设防专项论证进一步深化全线土建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3.磁浮T3站附属设置于机场大巴停车场及绿地范围内,下阶段应进一步与机场对接,稳定附属方案,且附属设计方案应与周边建筑、绿化景观风格相协调。

  4.磁浮T3站为多线换乘车站,空间关系较复杂,车站应重点处理各线路换乘关系,使换乘距离短、导向清晰,营造快速、便捷、舒适的换乘环境。

  5.完善车站内部客流疏散引导设施设计,配合机场统筹设计,做好车站周边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非机动车停放、公交站点引导、出租车临时停靠等设施布置信息应清晰明确,确保满足换乘便捷要求。

  6.细化车站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基坑开挖与周边建筑保护、管线迁改等因素的相互影响。

  7.严格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低速磁浮设计规范及地铁设计防火规范深化磁浮车站、区间消防设计,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8.根据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对全线工程建设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梳理和汇总,做好风险分级并完善风险管理、应急处置措施。

十一、请据此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时,请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规、规范、标准及政策,按照有关职能部门、技术专家的审查意见,完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质量。

十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请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备案手续。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11月3日


来源: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慧轨道交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0051号】